中国著名历史故事

来源 : 互联网 时间:2023-02-08 21:11:20

历史故事(一)


(资料图)

吕后诛杀韩信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败也萧何”。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历史故事(二)

管仲辅佐齐桓公

鲁庄公九年(前685)齐鲁乾时之战,鲁军失败后,齐大夫鲍叔率领军队,代表齐桓公前往鲁国,表达齐国的意愿。公子纠被杀以后,其辅佐管仲随鲍叔返齐。回国以后,鲍叔对齐桓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仅仅治理齐国,那么由高傒和我辅佐即可;您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不记射中带钩之仇,以亲自出城迎接之礼礼遇管仲,任命他为齐相,主持国政。管仲相齐后,一心辅佐齐桓公的霸业,对齐国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张礼法并用,礼以使人知廉耻,法以使人守规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管仲的这些政策为齐国称霸准备了物质条件。

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自知权利大,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蔺相如完壁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历史故事(三)

杨贵妃与“贵妃鸡”

“贵妃鸡”是苏州名菜。它的做法是选用肥嫩的童子鸡翅膀与香菇、淡菜、嫩笋、青椒一起焖烧而与。贵妃鸡的特点是菜色鲜艳,绿、乳黄、黑、白相配,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既嫩又鲜,香味扑鼻,是少有的佳肴。

贵妃鸡,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它一定与哪一位贵妃有渊缘。事实也的确如此,原来,这位贵妃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

1200多年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李隆基做皇帝之初,任用姚崇、宋景治理国家,使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到最高峰,史称“开元盛世”。但到了晚年,唐明皇昏庸无比,唐朝又从发展的巅峰跌落下来。宠爱杨贵妃就是他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现。

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看中她之后,想方没法娶了过来,封为贵妃。有了杨贵妃之后,唐明皇整日整夜与她寻欢作乐,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一帮奸人。

有一天,唐蝗皇又与杨贵妃饮酒对歌,弄得神魂颠倒。他喝醉之后,连呼“好酒呀,好酒!吃得痛快!”杨贵妃也痴迷神糊地叫道:“我要飞上天!”唐明皇因酒醉听错了,以为贵妃要吃“飞上天”,马上让太监命令御膳房做出来。听了皇帝的圣谕,厨师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来没说过有“飞上天”这道菜。但皇帝金口玉言,他能说出来,你就得做出来。众御厨们开动脑筋苦思冥想。有个厨师说,老鹰飞得高,大概就是“飞上天”吧!大家一听,赶紧做了两只红烧老鹰。可一尝才发现,鹰肉是酸的!于是厨子们重新开动脑筋。在厨师中有位苏州的名厨,叫“苏空头”,他想到鸡的肌胛肉最鲜嫩,把它拿来做“飞上天”肯定好吃。他把自己的想法对大家一说,众人一听,只好如此了。他们手忙脚乱地找来几只童子鸡,斩下它们的翅膀,与香菇、淡菜、笋片、青椒一起焖烧,“飞上天”就算做成了。大家一看此菜,色鲜味香,才定下心来。

太监将“飞上天”端到贵妃面前,酒已醒的贵妃顿时眼亮起来。唐明皇也尝了尝,连声赞叹,忙问太监是什么菜。太监赶忙说,这就是陛下刚才点的“飞上天”呀。唐明皇此时才想起酒醉时下过的圣旨,不免尴尬。这时,正津津有味地在品尝“飞上天”的杨贵妃说:“此菜色艳、肉嫩、味香,都与我贵妃相似,干脆就叫它‘贵妃鸡’吧!”唐明皇一听,连声称好。

后来,苏空头告老还乡,就把“贵妃鸡”的烧制方法带回苏州,这道菜也就在苏州地区世代流传了。

历史故事(四)

吴三桂·陈圆圆和逼死坡

昆明五华山西麓有一陡坡,称为“逼死坡”,这坡死曾逼死了谁?

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现名是怎么来的,要从与昆明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悲剧人物说起。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在田府,生活忧裕,陈圆圆在锦衣下食的环境中,日日歌舞宴饮,技艺更加精进,声名响彻就城富豪权贵之家。

吴三桂回京时,田国丈想深结这个实力派作为以后的依靠,让陈圆圆招待这个武夫。吴三桂一见陈圆圆,疑为天仙,又惊叹她的才艺,于是向田弘遇索取陈圆圆。田一则无奈,二则想靠吴三桂保护自己身家性命于乱世,便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

吴三桂喜得陈圆圆,无奈前方军情紧急,他只好将陈圆圆安置京城,自己返回山海关。就在期间,李自成军攻入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军进京后忙于追回赃款,占地盘,准备建立新王朝。而刘宗敏则将吴三桂的父亲抓来拷打,抄了吴家,掠走陈圆圆。

吴三桂投清败李自成后,在追击途中找到陈圆圆,从此再不敢疏忽了。后来吴三桂的势力越来越大,坐镇云南后,即在昆明大兴土木于翠湖、莲花池等处,与陈圆圆共赏风花雪月。   陈圆圆受到民间广泛同情,认为她的遭遇都不是自己的意愿所致,特别是后来吴三桂又寻了“四方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女纳入府中后,陈圆圆退而念佛养心,更不与吴三桂一心了,所以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她清醒地看到其定不能成事,更心灰意懒,住进了佛庵。等清军败吴三桂军攻入昆明时,陈圆圆自沉莲花池,一代佳丽“香消玉殒”了。

说起来,吴三桂为陈圆圆而叛明,为权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杀死永历帝。

永历帝是明朝的桂王,为南明推为永历皇帝领南明残余力量抗清,但终于不敌清军而节节败退至昆明。永历帝无力解决残明势力与李定国等大西军的矛盾,更无力消除大西军内部的争斗,难敌吴三桂尾随而来的数十万大军,向西逃至缅甸境内。吴三桂陈兵缅甸边境,威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

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关在篦子坡头金禅寺内,到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4月,吴三桂为断绝后患,断绝尚有兵力的李定国以永历帝为号召来反清,与他对抗,在金禅寺里擅自用弓弦勒死永历父子。

云南三迤人民同情永历帝的遭遇,鄙夷愤恨吴三桂的为人,改篦子坡为逼死坡,一则不忍说永历帝被勒死,一则说吴三桂对“故主”的行径。逼死坡后又被清政府改为升平坡,以回避历史。

逼死坡陡,走到碑前,应缓缓而行。

历史故事(五)

刘罗锅智告贪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 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

三天后早朝时,和坤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

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日夜干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

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双收,连忙谢恩。

谁知过了没几天,此事的底细被刘墉无意中发现了:原来和坤根本没有去房山采办石料,只是将原来的石块撬起来,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后,一铺上便跟新的一样。因此,工期缩短,成本又省,总共只花了一万两银子。

刘墉便决心将它揭露出来,让和坤当众出丑。

第二天上早朝时,刘墉待大家进太和殿后,飞快地将身上的朝服脱下,反过来套上,然后悄悄跟了进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龙椅上,居高临下,抬头一看,忽见群臣后面站着个衣着与众不同的人,觉得奇怪,再细一看,却是协办大学士刘墉。心想:他向来十分注重仪表,办事小心谨慎。今天怎么昏头昏脑地将朝服也穿反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细节很快被向来看着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发现了。因当时明文规定:上朝时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刘罗锅,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灾乐祸地说:“刘大人,你今天怎么啦?? 和坤这么一咋呼,群臣见了都为刘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刘墉却低着头置若罔闻。

要是换个大臣,乾隆皇帝早就发火降罪了,但念及刘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责备的语气问:“刘爱卿,你怎么将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来见朕。”刘墉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进来,跪地奏道:“启奏皇上,微臣今日将朝服反穿了,确实不该,请皇上恕罪。不过,朝服穿反显而易见,可如今有人将御道仅仅翻了个面,再略加修饰,就侵吞公款,大肆渔利,虽发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觉了吧?”

刘墉话音一落,刚才正趾高气扬的和坤,顿时像矮了一截,脸色大变。

“什么?你说这御道是翻个面铺的。”乾隆皇帝一听,连忙追问,“刘爱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细细奏来。”

刘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万岁,此事为臣偶然听说,并已去现场查勘。不过,还是请皇上先问和大人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惊,便问和坤:“你还不实说?”

和坤见东窗事发,再也无法隐瞒,忙跪倒在地,说:“为臣该死,确实未去房山采石,只是将原有的石块翻转过来雕刻了一下,重新铺上。”

乾隆皇帝顿时怒形于色:“你好大的胆,那么你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一万两。”

“那其余的九万两呢?”

“这——”和坤光是拚命叩头,再也答不出话来。

刘墉奏道:“皇上,这还用问,其余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这么一项小工程,和大人竟能变出大戏法。望皇上明断。”

直到这时,群臣才知道刘墉反穿朝服的用意。 乾隆皇帝早已怒气满胸,可和坤与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离不开他,只得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大胆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将贪污和赏赐给你的银两退回国库,并免去你的官职一级。而这段御道须按你原来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银两则罚你出。下不为例,否则严惩不贷。”

和坤只得自认倒霉,表示认罚,并连连谢罪。 纪晓岚奏道:“皇上,刘大人参奏有功,理该有赏。”

乾隆皇帝朝刘墉笑道:“好,朕赏刘爱卿朝服三件。不过,下次你切勿将它再穿反了。”

刘墉忙道:“谢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为臣岂会再将朝服反穿!”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

★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故事

★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成语小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 中国历史上的将军故事

★ 15个历史小故事

★ 300字左右的中国历史小故事

★ 中国历史寓言故事

★ 中国历史儿童小故事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邮箱:93 96 74 66 9@qq.com

版权所有 太平洋休闲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