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夏,沿着饶北河,一路行进。雾气氤氲中,一座突兀的山峰映入眼帘。凌空架在悬崖峭壁上的悬空楼阁,层层叠叠似云中仙境,格外吸睛。这里是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的望仙谷景区,2022年,该景区火爆出圈。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望仙谷日游客量高峰突破3万人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望仙谷景区(央广网记者刘培俊 摄)
站在犹如“世外桃源”的望仙谷,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弃矿山。“十余年来,我们的创业团队,就是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所有心血都浇灌在故乡的土地上,在新时代努力实现把中国美丽乡村推向世界的梦想。”广信区政协委员、望仙谷总经理熊慧告诉记者,云集书院政协委员读书室、政协委员工作室就设在这里。该工作室着力宣传市区政协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凝聚广大群众的共识,集中力量助力望仙谷践行“两山转化”、实施乡村振兴。委员读书室内置书籍、期刊、报纸等资源,为政协委员及界别群众提供学习、阅读、交流的场所。
委员工作室主攻深耕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便民服务三个方向,为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社情民意收集等履职提供平台。读书室、工作室的建立为景区周边百姓、商户、游客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诸多诉求,扭转了群众从不接受在景区开展商业活动到积极开展商业活动的观念,带动群众开店致富,不仅团结了当地群众,赢得了游客口碑,更有效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望仙谷景区,墙面上“岩铺”两个字映入眼帘。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望仙村24户人家原来靠开山劈石为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望仙村所在的望仙谷石材丰富,村民便以开山劈石为生。开山石生意最红火的2000年,望仙谷里有179条花岗岩生产线,5000多人以此谋生,望仙乡还因此被称为“石材之乡”。
岩铺(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2000年,村民以开山劈石为生(央广网发 缪章财 供图)
村民一手握着凿山的锤子,一手握着造纸的篁锅,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但望仙谷里的环境却让人忧虑。
2007年,当地政府果断叫停石材产业。
望仙谷地势险峻,水田稀少。无法靠着“吃山”做营生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村民陆续从望仙谷的大山里迁出,望仙、上镇、大济、葛路等村庄成了“空心村”。
村落逐渐落寞,然而望仙谷的景色却以“奇、险、峻”受到了不少户外运动者的青睐。
独具特色的奇石(央广网发 许南平 摄)
“其实望仙谷除了景美,还有一个宝藏,那就是赣家民俗。”广信区政协常委、望仙谷总设计师田馥榛走访时发现,这里蕴藏着赣东北特有建筑、农业种植、饮食文化,还有原汁原味的古法手工技艺,这些带给了他“全面复兴当地的乡村文化”的灵感。
黄墙黛瓦、原味村屋(央广网记者刘培俊 摄)
这个想法与上饶市广信区为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中提出的“先保护再开发,边开发边保护”文旅可持续发展规划也不谋而合。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从最开始的“拯救落寞乡村,再造新故乡,留住乡愁记忆”,慢慢丰富到“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望仙谷“文旅小镇”的构想不断地拼贴成形。
黄墙黛瓦、原味村屋(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昔日山村换了新模样。随着慕名而来的市民群众纷纷前来打卡,望仙谷的名气也逐渐起来了。
“景区通过搭建创客空间,以不收租金、共创共享的方式建立商业、农业和非遗工坊,实现了望仙谷三产相连。”田馥榛介绍,望仙谷景区的建设运营,提供了直接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促进了村民返乡、能人进乡,推动了乡村振兴。
走入望仙谷深处,百味街和作坊街热闹非凡。记者看到,这里汇聚了当地的各色赣家风味小吃和农业手工作坊,保存着竹编、木艺等江西特色的非遗店铺。而经营这些特色项目的人,正是望仙谷最鲜活的元素。
景区商户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
“别看这小小的店面和小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七八千元,节假日可以上万。”商户们表示,随着景区的火爆,他们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如今望仙谷二期启动。浙江衢州、湖北鄂州、山西万荣……这个由多名政协委员组成的创新团队,走出江西,为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提供方案、贡献心智。广信区政协委员、望仙谷总经理熊慧说,“我们很欣慰,赶上了好时代;我们很欣喜,成为‘两山’转化的光荣践行者。”
如今,田馥榛正带领设计团队继续解锁田园生活新玩法,让乡村旅游文化更加多元化,让江西乡村更美好。
悬崖民宿(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摄)
X 关闭